鲁网9月13日讯 金秋时节,银杏微黄。满怀喜悦,相聚在美丽的泰山脚下、山服校园。学校是一所世纪学校,创建于2000年,有23年办学历史,占地600亩,在校生1.5万人,设置32个专业。学校是一所文化学校,地处齐鲁大地,是至圣孔子、亚圣孟子、科圣墨子、书圣王羲之、匠圣鲁班的故里,学校位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、有 “五岳独尊”之称的泰山脚下,校园文化氛围深厚。学校是一所高品质学校,坚守“通过教育,改变未来”的使命,重视办学水平提升和办学质量提高,有服装设计与工艺、智慧商贸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,服装设计、服装制版与工艺、国际贸易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,先后被授予“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”“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”“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“省级文明单位”“全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”等称号。
自大家走进山服校园,就意味着又踏上新征程,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。大学,正处于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季节。正如一年四季,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,人生的每个季节也各有主题,在大学这个黄金季节里,“成长”是它的主题。学校已经为同学们的成长做好了准备,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成长的节拍,牢牢抓住“成长”这条主线,让大学生活成为人生中最靓的一道风景。如何更好地“成长”,今天,与同学们交流三点想法。
一、玉汝于成,在磨砺中成长
一颗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,一方面要有足够的营养,同时也要经历风雨雷电的考验,才能根深叶茂。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,总会遇到很多考验与困难,这些考验与困难是个人成长的阶梯,只要跨过这个阶梯,就能上一个层次,否则,就会停顿下来。所以,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与矛盾,学会在磨砺中成长。
学校应该有这样的经验:过去的经历,成就了今天的自己。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去,你经历了多少困惑、迷茫与难题,每一次的解决,是不是有豁然开朗之感,有很大的获得感;而每一次面对困境时的应付、放弃或虎头蛇尾,是不是让自己徘徊了许久、退步了许多。过去,有苦有甜,有泪有笑,正是这些,成长为现在的自己。无论如何,昨天已经过去,站在新的起点,希望大家要善于反思,总结过去的经验或者教训,用新的心态与行动,做好今后的每一天。
希望同学们明白:今天的磨砺,将成就明天的自己。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伟大,一个人的成功都有一个经受历练和成长的过程,同学们来处全国各地,来到一个新的环境,生活、学习、与同学的交往等方面,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肯定会遇到很多你想得到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;同时,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过程中,有些同学可能有点不适应,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困难、不适应,看作成长中的磨砺与历练,看作是促进个人成长的阶梯,主动在困境中调整心态,磨练意志。
大家可能会问,大家初中时有军训、高中时军训,大学还军训,为什么?练习行进中的各种转法、踢正步等科目,与大家的成长有什么关系?军训,不仅是国防教育的必修课,对个人成长来说也意义重大,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,磨炼大家的坚强意志,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,帮助大家养成严格自律、勇往直前的良好习惯。同学情与战友情是纯度最高、感情最深厚的情感。通过军训,同学们之间兼有了这两种感情,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希望同学们要尊敬教官,团结你身边的同学兼战友,刻苦训练,为个人成长积蓄大学里的第一笔财富。
二、宽以待人,在友善中成长
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,缘分让你们相聚在同一所学校、同一个班级或者同一个宿舍,虽然你们的生活习惯、个性特点、语言风格各不同,也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,但你们终将共同生活、学习,并结下深厚的友谊。希望你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之道,恪守“德不孤、必有邻”的道理,以真诚、友善、宽厚待人。《论语》中有两句话讲得很好。
第一句是: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。意思是自己要立得住,也要使别人立得住,自己要想成功,也要让别人成功,这是自古以来治理国家、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。刚才提到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,是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,一定会有跟他亲近的人,这也就是常讲的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你是什么样的人,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在你周边。《孙子兵法》中提到“上下同欲者胜,同舟共济者赢”,志同道合的人团结起来就能共同战胜困难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如何做到使自己与别人共同成长、共同进步,那就是希望每一名同学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,学校提倡,每个山服人都要成为文明、专业的新时代大学生。文明,就是要友善、有礼,卞之琳有首诗写道“你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”,文明校园最美的风景就是分布在每个角落的每个人的文明之举,是衣着大方、彬彬有礼,而不是衣衫不整、随手丢吃剩的东西、随口讲难听的脏话。专业,就是要敬业、精业,就是要对学习及从事的每件事心存敬畏,并且精益求精,做到最好,而不是神游课堂、应付学业、敷衍自己。希望大家要经常提醒自己做文明、专业的人,并帮助他人成为文明专业的人,这就是立己而立人、达己而达人。
第二句话是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这句话孔子不止一次说起过,被孔子认为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,意思是你自己不想做的,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。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,不过分强求别人,并能理解和原谅他人的过失或缺点。比如,当你休息时,不希望被别人打扰,那么,当晚上熄灯后,你也不要再外放声音玩游戏、看视频;当你心情不好时,需要别人的关心而不是冷嘲热讽,那么,也请你当看到有同学情绪低落时,要主动去关心他、帮助他,而不是冷落他、嘲笑他。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,社会也不是一个人的舞台。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快乐幸福,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权利,成就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,正所谓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。大家不能为了个人一己之利而损害别人的利益,那样,最终也将损害自己的利益。据说,国际红十字会总部就悬挂着孔子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句话,这也体现了人类对良好人际关系共同价值的普遍认同。我也希望这句话能成为同学们在大学生活期间收获友谊、共同成长的基本遵循。
三、知行合一,在实践中成长
知与行,就是认识和实践,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。儒家五经之一的《尚书》中有句话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”,《左传》中也讲“非知之实难,将在行之”,都表达了一个意思:懂得道理并不难,难的是能切实做到。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,比如:有的同学知道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,但却经常与父母顶嘴、惹他们生气;知道早起锻炼身体的好处,却经常被贪睡懒惰的毛病所牵扯,坚持不到三五天就放弃了;有些同学知道学好一门技能的好处,练习了没几次就嫌枯燥,又沉溺于手机……知道了,却做不到,这是个难题,但好在明代儒学大家王阳明提出解决这道难题的“药方”,就四个字:知行合一,也就是要知道并做到,强调去做、去实践。关于这点,也有两句话送给大家。
一句是,实践改变未来。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个受人尊重的人、有价值的人,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那么,怎样创造美好的明天呢?你的时间用在哪里,你的未来就在哪里。你的时间用在刷无聊的垃圾信息,用在无所事事的空想中,你的明天就是百无一用,就是平庸。你的时间用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实践中,用在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,你的明天就是有价值的、受人尊重的、美好的。荀子曰“路虽迩,不行不至。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”也就是说,事情无论大小,只有认真踏实去做,才能达成。华为在通信领域世界领先,近年来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极限打压,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、止步不前,而是开辟出了一条更为艰难的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,在扎实的实践中不断进步,并于最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荷兰阿斯麦公司,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,全球所有的光刻机业务市场占有率为80%,他们的总裁在2019年时宣称“就算给你们全套图纸,中国也造不出一台光刻机”。今年9月9日,这位总裁讲到“中国有14亿人,而且聪明人很多。他们能想到我们未想到的解决方案,出口管制只会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。”“他们做事更努力、更专注、更快,大家太自以为是了。”是什么让他改变了观念,是华为、是中国人的伟大实践、伟大成果让他们低下了头。所以,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要心中有梦,眼中有光,头脑要清,手脚要勤,要发扬从自己做起、从现在做起的实干精神,在实践中创造个人与社会美好的未来。
第二句话是,坚持成就未来。实践之要,重在坚持。学习、成长是慢功夫,不能心浮气躁,不能期盼短时间内就看到大的进步、发展,要肯下慢功夫、苦功夫。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,再心急,天天浇水施肥,也不会飞快得长。但是,不去做,肯定不会成长。所以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,坚持去做,不断积累,才能有健康茁壮的成长。《了凡四训》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他孩子的告诫劝善之书,书中讲到“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因循二字,耽搁一生。”聪明之人不在少数,有些聪明的人之所以道德和事业不能更进一步,原因在于“因循”,认为自己足够聪明,学业上便疏松了,行动上便懒惰了,不再想着更进一步,最终便是“方仲永”的结局,即使是天才少年,荒于学习,也最终流于平庸。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曾说过“什么叫做不简单?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,就是不简单;什么叫做不容易?大家公认的、非常容易的事情,非常认真地做好它,就是不容易”。所以,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去做,每一份付出,终归不会被辜负。青春将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显露绚烂色彩,成长将在坚持不懈的实践中闪闪发光。
同学们,年轻的山服再一次迎来年轻的面孔,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帷幕,希望你们告别过去,一心向未来,谨记“明德、尚能、求实、笃行”校训,发扬“自立自强、拼搏奉献”的山服精神,时时把握“成长”的主题,在磨砺中积蓄力量,在友善中团结进取,在实践中追梦圆梦,不负韶华、不负理想,为民族复兴、国家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(本网记者)
责任编辑:张斌